新闻中心 Case白得健康

当前位置:主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新闻 >

化疗过程中的小“意外”——药物外渗

日期:2020-03-13 / 人气:

在化疗过程中,部分患者会遇到药物外渗的情况,尽管概率不高,可一旦情况加重,也会出现红斑、肿胀甚至组织坏死等严重后果。

2.webp_$1577088679254018953.jpg
来源网络

所以面对化疗中的“小意外”,我们该怎么处理呢?

化疗时的药物外渗

药物外渗一般发生在输液过程中。化疗药物外渗是在灌注或治疗过程中,输注药物意外地从血管中渗漏到周围组织,如皮下脂肪、结缔组织或肌肉。其后果取决于局部的药物效应,一些抗癌的细胞毒性制剂已被证实后果极其严重,它们能在数小时、数日、数月内造成严重的组织损伤。

可外渗的化疗药物

1、无刺激性药物:如氟尿嘧啶、甲氨蝶呤等;

2、刺激性药物:有紫杉醇、奥沙利铂、环磷酰胺、依托泊苷等;

3、腐蚀性(发泡性)药物:有蒽环类药物(柔红霉素、阿霉素、表阿霉素),植物碱类(长春新碱、长春瑞滨)和氮芥等。

化疗药物外渗时,当即或数分钟内就会产生刺痛感,根据毒性不同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变性坏死。

化疗药物外渗的表现

在输液过程中药物外渗常表现为沿血管走行灼热样疼痛或局部肿胀。外渗注射部位出现红、肿、热、痛等炎性反应,有些可沿血管通路方向出现串状皮疹,甚至大小水泡及簇泡疹。紫色红斑坚硬,局部紫斑溃疡,坏死,及由中心向外逐渐蔓延皮下组织坏死,边缘明显有表皮增生、不整齐。皮下组织受损,活动受限,出现颈、腋下淋巴结肿大。

外渗的化疗药物对皮肤的损害

Ⅰ期: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,局部皮肤红润、肿胀、发热、刺痛,但是没有水疱和坏死;

Ⅱ期:静脉炎性反应期,局部皮下组织出血或水疱形成,或水疱破溃组织苍白形成浅表溃疡;

Ⅲ期:组织坏死期,局部皮肤变性坏死,形成黑痂或深部溃疡,肌腱、血管、神经外漏或伴感染。

化疗药物外渗怎么办?

发现化疗药物外渗后需停药让医护人员做好紧急处理,若药物外渗较少,会更换注射部位,并用药物进行渗漏处的局部封闭;若外渗过多,会保留针头,用针头接上无菌注射器回抽外渗药物,抽取完毕后用药物进行渗漏处的局部封闭。

另外,若渗漏药物为蒽环类药物,可以使用局部冷敷使血管收缩,减少组织细胞对药物的摄取和减少药物外渗的量,以缓解伤口的严重程度。若渗漏药物是植物碱类的药物,则适合热敷,引起血管扩张,加快外渗药物的吸收、分散和摄取,减轻其导致的皮肤伤害。

经过以上的紧急处理后,还要密切关注外渗部位皮肤颜色、温度和疼痛的性质,如果局部组织发生溃疡、坏死,应进行外科清创、换药等处理。

缓解化疗药物副作用

在美国,大部分的临床医生都喜欢将舞茸粉与常规的治疗联合应用,尤其是在化疗过程中,舞茸粉显示出很强的协同作用,对化疗患者能够起到“增效减副”的作用。

中晚期癌症患者,一开始配以服用白舞茸粉,疗效将明显提高。如患者做完化疗后,出现恶心呕吐,食欲减退,白细胞、血小板、血色素下降,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,可以通过服用白舞茸粉进行调理,达到保肝护肾、改善消化功能、改善骨髓抑制状态等效果,降低化疗给患者带来的毒副反应,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,更好地完成放化疗任务。

另外,白舞茸粉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,改变癌细胞生长环境,抑制癌细胞生长、增殖和转移。大量临床研究表明,白舞茸粉能明显提高生活质量,带瘤生存,延长生存期,远期疗效佳。配合放化疗,可以降低放化疗的毒副作用,增强放化疗效果,让众多患者顺利渡过放化疗的难关,走向康复。

本文部分内容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,谢谢。

编辑:中润世源